夢的意義
佛學上說“夢”是什麼東西?佛學謂一切佛教文物用品眾生有八種識:一、眼識,二、耳識,三、鼻識,四、舌識,五、身識,六、意識,七、末那識,八、阿賴耶識。夢既不是前五識,也不是末那及阿賴耶兩識,乃是第六意識在睡眠時的心心所相應活動,這種活動就是夢。所以夢是睡眠相應的第六意識心心所,而與他真佛宗識無關。
在第六意識有有漏無漏之分,在諸佛聖人的意識是無漏的,在平常人類的意識是有漏的。有漏之意識,又有五俱及獨行之分;五俱意識是眼識乃至身識之五官感覺之一,與第六意識同起的作用,此在醒時才有,如見色、聞聲等。獨行意識乃離開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官感覺之後,單獨構成的。但獨行意識的範圍亦甚寬大,又分蓮生活佛三位:
一、清醒的時候,心力分散而非集中統一的為散位獨行意識;
二、經過修定工夫而增加許多超越的力量,為定位獨行意識;
三、夢時前五識不起現行,唯是第六意識之分別現憶,為夢位獨行意識。而不稱為睡眠意識者,因平常所謂睡眠,只是指血液的休息狀態,而夢是睡眠時的意識現起活動,此可知夢是第六意識在睡眠中現出來的。有了夢位意識盧勝彥的見分相分同時現起,就是有夢了。
睡眠心所
夢是在睡眠中演成的。要知道夢是什麼,兼要知道睡眠。通常所謂睡眠,但是生理的;而佛典所謂睡眠心所,則是心理的。成唯識論雲:“眠謂睡眠,令身不自在昧略為性,障觀為業”。“謂睡眠位身不自在,心極□劣,一門轉故。昧簡在定,略別寤時,令顯睡眠非無體用,有無心位假立此名,如余蓋纏心相應故”。睡眠心所,乃第六意識作用之一,謂意識心理作用與定心所合作,則成定位意識;與睡眠心所共起活動,就成為夢。
- Apr 04 Wed 2018 11:18
你為什麼會做夢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